当前位置:
首页
>区直信息
索引号: 11371202F51088435C/2023-0204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南市莱芜区应急管理局 组配分类: 区直动态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3-09-15
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这八月”工作回眸
发布日期:2023-09-15 00:00 信息来源:济南市莱芜区应急管理局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八月桂子飘香,累累硕果让我们心潮澎湃。在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探索理顺安全生产执法体制、打造安全生产执法铁军、规范安全生产执法流程、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处罚的制度和举措,不断摸索、逐步推进,紧盯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深入开展异地执法专项行动,强化执法检查,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1-8月份,莱芜区共执法检查企业783家次,全市第六;发现违法行为3669项,全市第三;普通程序一般处罚案件79起,全市第二;较大处罚案件23起,全市第三;罚款115.55万元,全市第四;市级典型宣传案例7次8例,全市第一;应急部典型案例实报11例,合格案例11例,全市第一。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强化依法治安。

促进镇街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开展“辅导式”专项执法行动,采取“传”“帮”“带”等方式,发挥骨干执法人员的作用,镇街执法人员跟学跟训,全面落实“镇(街道)主查、区局主办”执法办案新模式,着力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积极做好人员力量整合、办案流程优化、考评体系完善、违法行为处罚等工作,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实施周调度、日调度制度,全力推进执法办案中心运行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办案中心功能,做到执法工作开展有数,加大办案处罚力度,确保莱芜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8月份,莱芜区辖区内镇(街)执法检查企业数182家,超额完成执法任务32家;执法检查问题隐患数平均数5.55,位列全市第五。

(二)全力推行“执法服务+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模式,用更暖执法服务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1.创新监管执法方式,采取“普法+服务+执法”的执法模式。大队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检查期间,秉持“执法即普法”“执法即服务”理念,通过“普法上门”的方式,将“安全讲堂”搬进企业与主要负责人开展“面对面”普法宣传。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汇编印制安全生产领域法律法规一本通,全体执法人员人手一册、深入学习;每周五下午定期开展“业务大讲堂”,选派执法业务骨干讲解法律法规、分享执法办案心得体会;推进“专家+执法”、交叉执法等办案模式,注重在一线培养锻炼执法人员,全力提升执法办案人员综合能力水平。

2.积极保障企业信用修复权益,助力企业“诚”风破浪。积极鼓励、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诚信守法经营,并在信用修复工作中创新推出“四个精准”,即“责任精准”“分类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最大限度维护好市场主体权益,先后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的通知》、《关于实施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的通知》等文件;推行“事先告知+到期提醒+全程服务”信用修复新模式,按照市场主体领域、处罚决定日期、失信严重程度等要素分类梳理待修复企业信息,建立动态修复台账,做到“随时到期、随时修复”;制作《企业信用修复流程指引》,指导相关企业按照流程快速修复;为企业量身定精准做好修复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向失信企业发放信用修复流程指引100余份。今年以来已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22次,帮助企业在融资信贷、市场准入、政策扶持、招投标、资质认定等领域打通“最后一公里”,有效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及时公布行政处罚典型案例,起到“以案示警、以案说法、以案促改”的良好效果。为深刻吸取以往事故教训,树牢红线意识,守牢安全底线,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通过“互联网+执法”平台公布、向市局报送、通过媒体发布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深入了解行政处罚案件的基本情况、原因、暴露的问题等方面内容,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改正,根据市局《2023年1-8月份各区县(功能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情况通报》,莱芜区市级典型宣传案例7次8例(全市第一);应急部典型案例实报11例,合格案例11例(全市第一)。

4.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群众投诉举报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是畅通渠道,提升群众参与度。结合活动,广泛宣传信访举报部门受理范围、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举报人权利义务和举报方法。开展安全生产举报工作以来,全区应急管理部门监管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及带储存经营、烟花爆竹批发、冶金、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涉氨制冷、涉爆粉尘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做到全覆盖张贴有奖举报宣传单,目前已完成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宣传单张贴的企业1177家,张贴宣传单3479份。二是高度重视,提升群众认可度。在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监管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安全生产举报投诉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扎实做好信访举报受理登记工作,构建受理办理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机制,稳妥高效解决问题。三是及时反馈,提升群众满意度。在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对举报案件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反馈,确保所有的举报投诉案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调查、反馈和答复。8月份,累计处理各级安全生产举报4起,查实举报2起。

(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新闻舆论宣传工作。

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作为宣传推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手段,拓展思路,创新手段,营造氛围,对外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应急管理报》、山东新闻网、舜网、济南市应急管理公众号、莱芜融媒体客户端等媒体宣传报道业务工作58条(次),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履行“忠诚担当、雷厉风行、实在实干、竭诚为民”四项作风要求。

动真碰硬,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加强执法监督,发现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权力正当行使。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杜绝各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树立应急部门的良好执法形象。

二、存在问题

(一)执法信息平台执法文书录入仍不规范。全市每月执法分析通报中一再强调规范执法文书录入,未引起足够重视,执法人员录入随意性强,审核、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导致执法文书录入部分执法选项错误、内容不全、程序颠倒、时间错误等问题。

(二)部分镇街执法检查发现问题隐患较少。今年以来各区县(功能区)围绕基层镇街执法瓶颈,全面落实“镇街主查、区县局主办”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实现了打早打小关口前移,问题隐患及早消除、违法行为及时制止。但仍有部分镇街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不够重视,流于表面形式,还停留在执法检查见见面、转转看的状况,未能真正体现执法检查服务的核心作用。

三、有关要求

(一)落实执法重点,强化专项执法检查。要继续加大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查处力度,凡执法检查必查重大事故隐患,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执法信息平台系统内按要求填报,确保数据对应一致。认真落实三类作业专项整治行动要求,严查电气焊、有限空间作业和高处作业非法违法和违章行为,积极对接化工、工贸、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活动以及四进工作组、“泉城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对移交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格落实查处。

(二)落实统筹调度,强化基层执法检查。各镇街要合理确定重点监管企业检查全覆盖、一般监管企业双随机检查周期,依法依规实行检查全覆盖。全面贯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特别是化工行业整治工作部署,加大镇街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年底前实现“泉城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应急管理部门监管范围内企业检查全覆盖。

(三)落实执法流程,强化执法平台应用。各镇街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按照“凡检查必执法,凡执法必使用信息平台”的要求,及时通过省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平台制作执法文书,做到执法检查有迹可循。各级监管执法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熟练应用省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平台制作各类执法文书,切实做到执法检查-责令整改-整改复查闭环管理。从三季度开始,对执法信息平台录入存在问题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再纳入考核目标统计范围。

(四)落实智管码管理,强化科学精准执法。各镇街要严格按照“泉城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关于“安全生产智管码”工作方案要求,及时辨识企业“红黄蓝绿”安全状况分级。特别加强对“红码”企业即时开展执法检查,坚持严管重罚和指导帮扶“双管齐下”,帮助解决能力不足、认识不高等问题。

(通讯稿:魏子尧 )

编辑: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