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1202F51088435C/2023-0147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南市莱芜区应急管理局 | 组配分类: | 区直动态 |
文件编号: | 发文日期: | 2023-05-25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探索理顺安全生产执法体制、打造安全生产执法铁军、规范安全生产执法流程、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处罚的制度和举措,不断摸索、逐步推进,紧盯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深入开展“辅导式”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执法检查,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一)规范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强化依法治安。
1.“四个加快”提升应急管理执法效能。一是加快充实镇街安全生产执法人员。4月6日全市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视频会议后,莱芜区立即落实,补齐短板,加强镇街应急办监管执法力量,截至目前,镇街应急办工作人员143人,其中在编人员55人,每个镇街已全部编配不少于2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在完成市局安排的任务后,继续加大基层人员配备工作力度,争取年内所有镇街在编在岗人员均持有行政执法证。二是加快推进区级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加快形成“镇(街道)主查、区局主办”执法办案新模式,后期将完善办案设施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坚持“软硬并举、同频共振”,对执法要素、执法流程进行重组构建、整合,建立流程化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执法办案场所硬件软件、制度机制标准化建设。 三是加快开展“传、帮、带”执法培训模式。采取“传”“帮”“带”等方式,派出业务骨干和专家办理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组织一次较大规模全区执法业务大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四是加快推动“联动式”执法模式。积极开展大队科室联动、部门横向联动、行刑衔接联动等多种“联动式”执法模式,严肃查处重点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与公安做好行刑衔接,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领域执法和社会治理水平。
2.坚持铁腕执法。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四个一律”“五个当场”、执法通报、问责和曝光机制。二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在确保重点行业企业检查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其他行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通过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合公示检查结果。三是加严行刑衔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采取“四个一律”和停产停业等执法措施,做到从严查处、打击到位。
3.突出重点执法。按照市局建立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办案机制要求,加快推进区级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形成“镇(街道)主查、区局主办”执法办案新模式,着力打造“党建铸魂,应急为民”党建品牌,开展“辅导式”专项执法行动,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本次执法行动,根据镇街提报的企业名单和全区2023年度执法工作计划安排,开展集中执法检查活动,按照《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表》,聚焦本次执法检查企业名单,重点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安全总监设置、危险作业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管理、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及隐患排查整治等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外来施工、现场作业、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的执法检查,严格对照各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镇(街道)主查、区局主办”执法办案新模式,积极做好人员力量整合、办案流程优化、考评体系完善、违法行为处罚等工作,不断提升执法办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实时统筹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年内实现镇(街道)向区执法办案中心提报案件数,不低于区办案总数50%的目标。
4.树立法律权威。积极维护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权利,保障当事人听证的权益,树立法律权威,积极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听证会由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组织,应急执法大队一中队担任听证主持人,同时,邀请了法律人员等作为旁听代表。听证会上办案人员陈述了该案的违法事实、证据、行政处罚建议及依据,当事人进行了陈述和申辩;听证双方围绕有关问题展开了质证和辩论;最后,办案人员、当事人分别作最后陈述意见,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并请听证参加人核对笔录后签字。本次听证会,加强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对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全力推行“执法服务+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模式,用更暖执法服务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1.创新监管执法方式,采取“普法+服务+执法”的执法模式。大队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检查期间,秉持“执法即普法”“执法即服务”理念,通过“普法上门”的方式,将“安全讲堂”搬进企业与主要负责人开展“面对面”普法宣传。不仅向企业详细解读了新《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并对其提出的安全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同时,对近年来因为安全隐患引起的各类典型案例向企业进行讲解分析,提高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汇编印制安全生产领域法律法规一本通,全体执法人员人手一册、深入学习;每周五下午定期开展“业务大讲堂”,选派执法业务骨干讲解法律法规、分享执法办案心得体会;推进“专家+执法”、交叉执法等办案模式,注重在一线培养锻炼执法人员,全力提升执法办案人员综合能力水平。
2.积极保障企业信用修复权益,着力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信用监管格局。5月1日后将实行新的信用修复办法,为做好企业信用修复权益,开展“惠企利民”信用修复专项活动。一是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针对已经履行法定义务、作出守信承诺并主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的当事人,依据规定的程序、条件实施信用修复。二是坚持分级分类施策。准确理解不同违法失信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对应相应的修复时限和条件,确保过罚相当。三是坚持高效便捷原则。明确完善信用修复任务分工,梳理并优化信用修复操作流程,方便当事人及执法人员及时准确完成信用修复。通过明确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范围、标准和流程,4月份,莱芜区应急管理局受理完成6个企业的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
3.及时公布行政处罚典型案例,起到“以案示警、以案说法、以案促改”的良好效果。为深刻吸取以往事故教训,树牢红线意识,守牢安全底线,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通过“互联网+执法”平台公布、向市局报送、通过媒体发布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深入了解行政处罚案件的基本情况、原因、暴露的问题等方面内容,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改正,4月份,通过应急管理部网站报送典型案例3件,市应急局2023年度第一期安全生产执法典型案例录用1篇。
4.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群众投诉举报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是畅通渠道,提升群众参与度。结合活动,广泛宣传信访举报部门受理范围、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举报人权利义务和举报方法。开展安全生产举报工作以来,全区应急管理部门监管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及带储存经营、烟花爆竹批发、冶金、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涉氨制冷、涉爆粉尘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做到全覆盖张贴有奖举报宣传单,目前已完成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宣传单张贴的企业1177家,张贴宣传单3479份。二是高度重视,提升群众认可度。在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监管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安全生产举报投诉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扎实做好信访举报受理登记工作,构建受理办理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机制,稳妥高效解决问题。三是及时反馈,提升群众满意度。在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对举报案件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反馈,确保所有的举报投诉案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调查、反馈和答复。4月份,累计处理各级安全生产举报1起,查实举报1起。
(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新闻舆论宣传工作。
莱芜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作为宣传推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手段,拓展思路,创新手段,营造氛围,对外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应急管理报》、山东新闻网、舜网、济南市应急管理公众号、莱芜融媒体客户端等媒体宣传报道业务工作32条(次),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履行“忠诚担当、雷厉风行、实在实干、竭诚为民”四项作风要求。
动真碰硬,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加强执法监督,发现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权力正当行使。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杜绝各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树立应急部门的良好执法形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一是强化专项执法,集中区镇(街道)两级力量,强化专项执法。精准发力,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夏季高温多雨天气特点以及有关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特点,以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目的,组织开展“主题式”执法检查活动。二是加大“双随机”执法力度,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细则,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对不落实主体责任的典型违法行为、存在重大隐患责令不改的顽固违法行为、明知故犯触碰底线的恶意违法行为等进行重点打击,提高执法威慑力。
2.强化联合执法活动
一是不定期开展“联动式”执法,积极开展大队科室联动、部门横向联动、行刑衔接联动等多种“联动式”执法模式,严肃查处重点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二是做好群众举报查处工作。继续深化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查处群众举报工作的做法,加强与相关部门在打非治违方面的联合执法,提高执法威慑力。
3.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实行一企一方案。在检查前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工艺流程、使用物料和生产产品等基本情况,分析重点危险部位和环节,确定执法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二是提升检查质量。切实把安全管理资料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提高现场检查时间和人员比重,通过现场考试、调查询问、实际操作、模拟现场处置流程等形式,查实找准企业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存在的缺陷,解决企业实际隐患问题。三是推进分类分级监管执法。严格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采取“把关式”执法模式,提高执法质量,保障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精细化监管、精准式执法。
4.深化应急管理执法改革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家、省局出台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意见,制定《关于明确全员执法任务的通知》文件,强化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落实“局队合一”体制,建立业务科室向执法机构移交违法案件、业务科室与执法机构信息共享机制,凝聚监管执法合力,提高监管执法效能,解决监管执法“两张皮”问题。加快推进区级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加快形成“镇(街道)主查、区局主办”执法办案新模式,上半年完成区执法办案中心建设任务,年内实现镇(街道)向区执法办案中心提报案件数,不低于区办案总数50%的目标。适时开展“传、帮、带”执法模式,采取“传”“帮”“带”等方式,派出业务骨干和专家办理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高位推动,树立权威,提升形象。
(通讯员:魏子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