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9日召开的全区2023年“攻坚突破抓项目拼搏奋进谋发展”工作动员大会上,企业家“C位”入座,旗帜鲜明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广大企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莱芜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各位企业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莱芜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企业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区域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2022年规上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4%,是支撑莱芜跨越转型的骨干脊梁和希望所在。区委书记焦卫星在讲话中指出,对涉企的大事、要事、难事,只要是有利于莱芜发展的事情,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千难万难想办法也要干。
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莱芜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连续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温度”+“力度”,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好的干部作风是生产力,是发展的重要软环境。在2022年“作风建设年”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把今年作为“作风效能提升年”,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深化作风建设,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莱芜区坚持把服务企业、助企纾困作为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关键抓手,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助企纾困11条政策,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完善帮包企业服务机制,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12.38亿元,发放助企纾困专项贷款、创业担保贷款8.44亿元,办理中小企业贷款延期274亿元,在战疫大考下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强化服务,制度先行。区委区政府将建立完善助企帮扶“十项机制”:一是区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机制、二是政策服务保障机制、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四是政企协商对话机制、五是个性化需求服务机制、六是企业家培训机制、七是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八是包容审慎处罚机制、九是表彰激励机制、十是困难企业救助帮扶机制。这“十项机制”是莱芜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具体抓手,表明了莱芜区委、区政府与广大企业共进退的决心。
各级各部门单位不断强化“凡是跟企业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成就企业家就是成就莱芜、成就我们自己、成就希望和未来”的观念,一如既往地当好企业发展的后盾,竭尽全力营造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收获梦想。
用“政府有为”推动“企业有成”
企业强,产业才能强。区委区政府聚焦企业发展重点,全流程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强化企业梯度培育,紧紧围绕企业“梯度”成长目标,精准聚焦优质企业的创新潜质和发展前景,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助力企业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迈上新台阶。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提档升级、优质企业增产增效,新培育一批“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引导企业装备更新、技术升级、产品迭代,落实重点技改项目。
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当前,数字技术正广泛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莱芜区将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鲁能开源智慧园区、泰钢5G+工业互联网试点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为莱芜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行“企业点单、院校揭榜”模式,增加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引导企业与大院大所、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莱芜转化落地。迭代更新人才政策,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力争年内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30人、青年人才3500人,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立足服务提能,建设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优化“一窗链办”“无感审批”等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进入市场的快速通道。不断升级“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132个事项街道(镇)可办,64个事项社区(村)可办,真正让群众畅享“大事不出街道(镇)、小事不出社区(村)”的便利,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自助办、就近办、多点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服务支撑。
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新时代新征程上,企业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又该如何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全区广大企业家提出希望和要求。
用“大格局”实现“大作为”。以辩证思维看待当前形势、以长远眼光谋划未来布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用“拼搏实干的确定性”去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用“硬功夫”打造“硬品牌”。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市场,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客户经营好,集中精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当韧性十足的“劲草式”企业。
用“新理念”拓展“新空间”。走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的精明增长之路,敢于“揭榜挂帅”、善于“专家组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塑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地位。
用“底线思维”守牢“安全底线”。切实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在安全培训、设备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项生产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名企业职工,确保安全生产无死角、无漏洞、无伤亡。
“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山更比一山高”,有理由相信,有区委区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帮助,有广大企业的开拓进取,有广大企业家的拼搏奋进,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莱芜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必将行稳致远、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