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党建引擎”锻造乡村振兴“硬核力量”
发布日期:2022-12-22 15:16 信息来源:新莱芜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莱芜融媒讯 今年以来,莱芜区乡村振兴局深入践行“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工作理念,把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全局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心任务,以强有力的举措和钉钉子的劲头,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步发力,谱写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新篇章。

政治引领,党建固本,把牢乡村振兴“定盘星”。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夯实“战斗堡垒”。建强政治机关。把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第一议题”,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讲政治牢铸于心、见之于行,全面推动党建全面过硬、全面进步。建强学习机关。开展“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就如何争当六个“排头兵”展开大讨论,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全体党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乡村振兴。着重领会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要点,制定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汇编》,对全区乡村振兴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000余人次,不断提升干部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建强廉政机关。深入开展“走在前、争一流、开新局”作风建设年活动,把廉政风险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衔接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方面,排查风险点,堵塞漏洞,认真落实资金管理、项目实施、资金监管等办法,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套取衔接资金等现象的发生。组织乡村振兴系统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印发防返贫监测帮扶典型案例22例,将廉政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不断筑牢干部职工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思想防线。

创新思路,凝心聚力,锻造乡村振兴“硬队伍”。坚持把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用业绩检验党建质效,持续深化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克服疫情影响,凝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合力。一线推动资金项目落实。组建重点衔接资金项目党员突击队,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项目、调度管理、监督问效、评价奖惩“四项机制”,7名包项目党员直奔项目工地、直插关键点位,保质保量按期完工。2022年全区各级衔接资金共计9884万元,实施产业项目和小型公益基础设施项目41个,截至11月底已全部完工,资金拨付率92%。像136个村建设屋顶式光伏电站5419千瓦和252个村安装路灯10024盏2个项目,包项目党员加班加点、奋斗施工一线,克服困难,按期完工,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线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2022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且新增加792个行政村和27万户、41万一般农户的乡村建设信息采集任务,创新实施“党建+先锋服务”模式,立足防返贫监测信息采集和帮扶职责,建立“乡村振兴局监测中心+街镇乡村振兴办+村(居)网格+村(居)民小组微网格”监测帮扶信息采集体系,由乡村振兴局党支部为中心,统筹设立792个网格,设置3960个微网格,确定4590名监测信息采集员,严把数据质量关,真正做到“把情况摸上来,把帮扶落下去”。一线督导督查。抓好先锋旗帜引领,成立“机关党员惠民先锋队”,坚持下乡进村抵户,直入工作第一线,到困难矛盾集中、问题反弹回潮、群众意见多的地方,看原貌、听真话,今年区乡村振兴局党员干部直接对15个街镇280余个村、1500余户脱贫户、170余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督导调研,召开区直行业部门和街镇会议研判分析问题、抓好整改,确保进展慢、久拖不决等重点难点事项有人过问、形成机制、落地见效。

强化管理,多点发力,奏响乡村振兴“好声音”。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保持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聚焦年老、慢病大病、生活困难等特困群体,在实现项目收益、政策精准落实的基础上,狠抓分类施策,强化增收保障,2022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360元、同比增长17%,托起脱贫群众“稳稳的幸福”。大力推进孝善扶贫政策。针对年老脱贫户,持续开展党员干部联户帮扶,继续宣传动员参与孝善扶贫,2022年11508名老人参与孝善扶贫,占符合条件老人总数96%,子女缴纳孝善基金2847万元,发放补贴 506.1万元,带动形成孝善养老新风尚。强化医疗扶贫政策落实。针对慢病大病脱贫户,减轻刚性支出压力,规范抓好10种慢病免费用药,代缴医疗保险费321万元。前三季度,实施慢病帮扶5.7万人次、402万元;门诊慢病、住院1.9万人次、697万元;专项帮扶2021年度429人住院费用337.4万元;60周岁以下发放失能护理补贴929人次、13.9万元,60周岁以上发放护理券4337张,使用金额119万元,确保收入不降。全力织牢社会保障网。优化调整低保政策,保持政策总体稳定,8658余名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占脱贫享受政策人口总数50%。低保、五保、残疾等补贴均进行了上调。同时,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尽救,全力筑牢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编辑:王云 陈延峰 张新英 张荣水


编辑:周梅